近日,图木舒克市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双方不仅案结事了,更是为感谢法官的耐心服务送来了一面锦旗。
“在图木舒克市人民法院,‘人民法院为人民’不是一句空话,他们的法官切实让我感受到了春风般的温暖,为图市法院点赞。”徐某说道。
据了解,2022年4月,居住在阿克苏的徐某在他人介绍下到图市某养殖厂提供劳务。几个月后,徐某因身体原因通过微信向养殖厂老板递交辞呈,因疫情原因,徐某未能回阿克苏,养殖厂老板遂让徐某在养殖厂内继续居住,作为感谢徐某便继续替厂里喂养牲畜。徐某和往常一样去喂养厂里牲畜,天有不测风云,在喂养的过程中因几只牲畜因抢食撞倒了栅栏,倒下的栅栏恰巧砸在了徐某的左腿上,造成徐某左腿粉碎性骨折。
徐某遂将养殖厂告上法庭,认为自己是在给养殖厂提供劳务时受伤,治疗期间所产生医疗费、伤残补助金、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各项损失共计150000元均应由养殖厂承担,要求养殖厂赔偿其住院期间所产生的各项费用。养殖厂认为徐某以身体原因无法继续工作为由向其递交辞职报告,且其已批准徐某辞职,认为徐某摔倒期间与自己不存在雇佣关系,不应赔偿。徐某继续居住在其养殖厂是因为疫情期间无法离开本市,其养殖厂是一片好意收留徐某,并且无法证明徐某是自己不慎摔倒还是被栅栏砸伤,养殖厂老板认为自己做了好事,为什么还要赔偿徐某。
受理该案后,承办法官先是电话联系双方是否有意愿调解,但养殖厂态度强硬,不愿调解。庭审时,双方当事人争执不休,谁也不让谁。承办法官了解到养殖厂已为徐某垫付医药费30000元,并且有继续赔偿的意向,之所以庭前不同意调解是因为徐某未找其商量便起诉至法院而生气,且认为徐某没有证据证明自己是不慎摔倒还是被栅栏砸伤,便拒绝赔偿,拒绝调解。
庭审结束后,承办法官认为双方还有调解余地,便采取“背靠背”调解法,继续耐心给双方当事人做工作,对双方进行释法明理。法官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告知被告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的法律规定以及原告提供劳务属实,且原告一把年纪还出来打工,肯定是生活拮据,现在受伤了不仅不能继续工作还需要后续治疗,这让原告原本就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在法官的苦口婆心地劝说下,被告终于松口。被告工作做通后,承办法官又给原告方做工作,告知其提供的证据相对单薄,即使判决也不一定支持其诉讼请求,权衡利弊之下,原告方也同意调解。最终,在承办法官的不懈努力下,被告当场赔偿原告82000元。
今年以来,图木舒克市人民法院受理各类案件5883件,同比增长55.31%,案件调撤率高达71.11%。同时结合团场“熟人”社会特点,围绕诉源治理,在调解方式和服务辖区群众、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探索出符合南疆团场小法庭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大格局的方法路径,形成了符合兵团南疆团场社域民情的“毛兰调解法”,被兵团法院推广宣传。
近年来,图木舒克市人民法院全力打造“诉前—诉中—诉后”的全链条诉源治理体系,大力发扬“枫桥经验”,做到抓前端、把关口、治末端,实现诉源治理工作从“有”向“优”转变。把牢矛盾纠纷诉前关,以无讼社区(连队)建设为抓手,人民法庭与基层连队(社区)两委、派出所、司法所等通力联动,提前介入化解矛盾纠纷,形成纠纷预警机制,将矛盾化解在当地、解决在诉前。把牢矛盾纠纷诉中关,紧盯纠纷存量较多和增幅较大的领域,推进“行业监管+类型化解纷”联合治理,更加注重法律适用和裁判说理,活用诉前调解、批量立案、集约开庭、执行和解,融法理情于一体。2023年以来,图木舒克市人民法院一审服判息诉率89.82%,同比增长4.1%。把牢矛盾纠纷诉后关,推行答疑首问负责制,由案件主审法官作为第一责任人,并启用逐级答疑机制,在当事人对答疑不满时,由庭长或分管院领导参与并全程留痕,提升当事人对裁判的认可度。
图木舒克市人民法院将进一步推进主题教育,深化应用“四下基层”制度,按照上级调解工作会议精神,继续树牢“抓前端、治未病”诉源治理理念,提升一站式多元解纷现代化水平,立足大平安、大治理格局,下移重心、下沉力量、下倾保障,充实基层调解力量,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矛盾,走深走实诉源减量,促进社会大局和谐稳定。